充滿青春氣息的教室裡,幾張稚嫩的臉孔穿插其中,看起來明顯比一旁的學生年紀要小些。仔細一問,這個專教國中數學的班上,幾個國小五、六年級的學生,也認真地在聽課。
時而皺眉、時而思考,小學五年級的詹明翰,有時候會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。「聽不懂就問,這樣才不會愈來愈不懂。」為了讓小學生跟得上進度,下了課之後,老師就要再多花點時間,個別指導。
小學六年級的趙子寬則說,國中數學的確有點難,雖然看起來和小學教得很像,但比較複雜,常常要多想想才知道怎麼解題。
「最主要是觀念要通。我們不想填鴨,也不希望孩子光是被動聽老師講課,而是希望在互動的上課方式中,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。」補習班數學老師張耀元,以互動式教學為號召,自己重新編寫數學教材,打破制式的小學和國中的疆界,以單元式的學習,教孩子整體的概念。
根據教育部的九年一貫課程數學綱領,小學和國中的課程有密切的銜接關係;其中小六和國一有些單元幾乎一樣,只是深淺的不同而已。因此很多小學六年級的老師,也會「順便」帶上國中會學到的部分,讓孩子上國中之後,不會突然覺得課程變困難。
但更大的問題是,目前就讀小學的孩子,在國小階段使用依「暫行綱要」編定的教科書;但在國中階段將使用依「正式綱要」編定的教科書,這些學生都會有銜接斷層問題。教育部從小四就開始規劃銜接課程,補習班也跟著順水推舟,從小四就開始培養孩子朝國中數學邁進。
課程綱領的落差,讓補習班有商機,也讓學校老師費心機。「銜接需要老師多花心力整理,並且在現有的課程中自然地帶出,必須要學生真正聽懂才行。」目前在小學任教的數學老師林啟夫認為,在有限的時間內,怎麼統合整理,考驗著老師們的智慧。
「學校老師要照顧那麼多小朋友,沒辦法針對一兩個特別指導;如果要孩子跑在前面,就一定要找外面的補習班。」陳媽媽送小五的兒子上國中先修班,就是希望不只贏在起跑點,還要一路領先。
甚至還有更積極的家長,自己坐進補習班教室,跟著一群小蘿蔔頭,認真上起數學課。「我想來聽聽老師教孩子的方法,回去也可以『輔導』自己的孩子。」王小蘭在老師同意之下,成了班上最特別的學生。她認為,如果方法對,孩子能夠一路先修國中課程,並沒有什麼不好。
「因為有市場需求,我們才會開課。」業者一針見血,家長和補習班是「先修班」的推手,孩子多半在家長的一手安排下,不得不「先修」。
但「先修」不是跳級,如果沒有循序漸進,就會白費心血。因此是「填鴨」還是「啟發」,教法決定孩子的學習成效。
打開某補習班的「先修」數學講義,三十個單元一共有五百六十個習題要做;但也有以啟發為訴求的業者,則是著重觀念整理,習題只有傳統業者的三分之一。
「很多家長以為多做習題就會考高分,事實上,如果沒弄懂就拚命算題目,只會吞噬學生的信心和青春。」張耀元認為,怎麼把孩子教懂,需要引導的技巧;最主要是觀念理解、方法統整以及題目分析。
~【時報週刊轉載 2005/10/7 】~ |